她是中国女排的功勋人物。成名后,她移居美国。她坦言,非常感谢祖国对她的培养。
介绍
在去年献礼祖国70周年的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,每个人从老年人到2000年后出生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对祖国的感动、归属感和荣誉感。有一种精神,叫中国女排。中国女排曾经激励了一代人,让全中国为之兴奋、欢呼。每一个片段,都是每个时代中国人民精神的凝结,见证着祖国各方面的繁荣昌盛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与片段《夺冠》相关的人和事。
周小兰与好友合影
提起中国女排,她们就会想到乒乓球作为一项让全民族引以为豪的运动。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同一个祖国的追求。它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身体健康,而且从精神层面增强了民族自信心。它不仅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繁荣,也体现了每个人对这些变化的感受。时代的印记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代人的心灵和身体里。就这样,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,也一直在努力维持着我们的实力。
年轻的周小兰
我天生有天赋,加入女排
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,中国队与日本队争夺决赛。周小兰因出色的拦网技术被国际媒体授予“天安门城墙”的称号,称赞她手紧、突破难度大。
周小兰和郎平合影
周小兰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,是与郎平、孙晋芳、张蓉芳等人齐名的当代女排名将。周小兰在出道之前经历的生活是比较艰难的。 13岁时,她随父母上山下乡。生活条件非常差。她吃小米,喝雨水,点油灯。年纪轻轻的她就要去田里干农活,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。直到16岁,她才开始打排球,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。但她练排球刻苦,工作刻苦,斗志昂扬。她不仅凭借实力进入了省排球队,而且还坚持刻苦训练,一步步变得优秀。他的成绩使他进入了国家队。凭借高超的拦网直觉和技术,周小兰在比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无愧于“天安门城墙”之称。她一次次挡住了对手的猛烈撞击,让对手惨败。
周小兰和丈夫
周小兰和队友们经历并见证了中国女排的胜利。从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开始,到第九届世锦赛,她们不负众望,也举起冠军奖杯证明了自己。她们再接再厉,在2016年亚运会上再夺一枚金牌,进而向世界超级女排的冠军席位发起冲击。第23届奥运会上,他们冷静团结,再次捧起冠军奖杯。周小兰,为自己、为国家争光。
获得成功,急流勇退
很多人可能会说,在中国名利双收不是很好吗?为什么我们要远赴异国他乡定居?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有这样的疑虑。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,所以人生规划也会不同。再说了,还不是因为他们的‘性格’吗?周小兰只是在人生的那个时刻,做出了一个她认为是自己的、适合自己的选择。庄子曰:“非鱼,焉知鱼之乐?”你不是她,你怎么知道这样的未来对你有好处?她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!
周小兰在法国
1995年,周小兰成名后,选择辞职,前往美国与爱人、前男排运动员侯晓飞定居。他们育有两个孩子,一家四口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。曾先生坦言,他和家人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,也很幸福。回顾过去的经历,周小兰对祖国对她的培养表示感谢。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。一个懂得感恩祖国的人,不会不优秀,而能培养出如此优秀人才的地方,不能不让人自豪。女排曾经让大家相信,不是想赢就怕输,而是想赢就不怕输。它赋予一代人的信念,也让个人素质通过不断的训练得到升华。责任的重担让周小兰成长、努力。也为了解这些故事的人的心中增添了一些沉重,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,挡住一次又一次人生的坎坷,不断充满信心地发起自己的反击。
周小兰握手
概括
女排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至今依然熠熠生辉。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,我们要弘扬女排精神。是不畏风雨的坚持,是团结协作、互助的姿态,是永不放弃的坚韧,是自强自信心的坚持,是打造自我的内在力量。中国梦,值得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。女排精神永不老去,女排之歌回响。
参考《中国女排》、《历史的光辉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